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测绘、侦察等行业的改变与创新,由无人机替代人工作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更能适应行业需求。
得益于PPK的长距离作业半径,高精度定位及不易失锁等特点,在大范围的作业中,相比传统的RTK技术,PPK效率更佳。
PPK,即动态后处理差分技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事后差分的GNSS定位技术。PPK工作模式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用于同步观测卫星)和至少一台流动站接收机(记录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
C-RTK 2 PPK案例
>>项目背景
测区基本情况介绍:测区内高差20米左右,为测试C-RTK 2 PPK作业精度,我们在测区内利用千寻账号在相应的位置测量(10个)检查点,用于成果精度验证。
获取目标范围内1:500正射影像数据,用于输出DSM/DLG图等成果。作业人员:2人;作业范围2平方,飞行高度350米,航向重叠度80%,旁向重叠度80%,飞行速度为18m/s,外业作业时间:50分钟,内业处理时间:8小时,照片数量:660张。
>>测试流程
1.规划飞行区域

2.像控点布置并测量(WGS84坐标)

3.飞行规划及数据采集
4.测试平台
垂直起降固定翼一台,Sony A7R4三轴云台,C-RTK 2 PPK。
>>数据处理
PPK数据处理:使用Rtklib后处理软件系统进行PPK结算,最终得到标准的建模软件使用的POS格式文件。
POS提取:本次采用的后差分处理软件为Rtklib所提取的POS文件,如下图所示:


将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处理,期间空三后,刺入10个检查点进行平差计算,项目空三后可以加入控制点,本方案此过程省略,如下图所示:

>>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显示,在没有控制点的前提下成果的平面中平均水平X误差在6cm左右,平均水平Y误差9cm左右,垂直误差7cm左右。

在没有加入4个控制点的前提下成果的平面中平均水平X误差在6cm左右,平均水平Y误差9cm左右,垂直误差7cm左右。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实测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使用C-RTK 2 PPK能够帮助用户在作业工程中减少大量减少外业打控制点工作量,只需要加少许的控制点就能轻松满足1:500的高规格高精度作图要求。

C-RTK 2作为开源社区首款PPK模块,能够大幅减少像控布点,搭配航空铝合金外壳,无惧恶劣环境。
与其他RTK相比,C-RTK2采用更先进的定位模块且支持PPK后差分结算,精准匹配航测应用需求;与其他PPK相比,C-RTK 2完美兼容运行PX4/Ardupilot固件飞行控制器,搭配CUAV/Pixhawk系列飞控可以实现即插即用,摈弃繁杂的配置和布线。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热点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敬请关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