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区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优先研究空域开放问题,争取打通低空经济关键节点。与省融办、北部战区航管处、中国民航等单位密集对接,沟通协调空域开放事宜,力争统筹管理,实现全市“一张网”,推动120米以下空域在沈北新区先行先试,逐步向全市推开。二是重点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计划近期与市航产集团合作成立沈阳低空经济管理服务公司,搭建沈阳低空经济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无人机垂直起降场、起降围笼等基础设施,制定行业规则,整合技术标准,形成较为完整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管理体系;三是积极探索打造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通过抛砖引玉来激活低空市场需求,带动低空制造产业和低空应用服务行业全面发展。目前正在物流配送、医疗保障、观光旅游、政府服务等众多领域开发无人机应用场景,通过典型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力争沈北低空经济率先乘势起飞,“飞”出发展新赛道!
问:法库财湖机场具有较好的空域、机场等基础条件,请问下一步我们如何发挥优势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
答: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盖小威: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作为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验区之一,东北地区首个批复使用的通用航空机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空域条件优越,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完整的通航园区,成功举办了十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获得行业内的高度认可,具备低空经济聚集发展的优越条件。
根据《沈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有关安排。法库通航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以通用航空为主体,以无人机、低空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充分挖掘财湖机场软硬件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能源飞机研发制造,无人机动力系统研制、试验试飞、适航审定、航空文旅、教育培训、运营服务、会展经济并重的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
我县将通过五方面的具体举措,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谋篇布局。我们在《沈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法库县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下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路径,从提升通用航空产业能级,打造无人机产业集群,做强低空旅游产业三个方面推动实施。
二是强化规范性设施建设。我们将全力推动“一网、二平台、三基地、四中心”低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即低空航路网、无人机运行管控平台、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东北亚创新孵化基地、无人机检验检测基地、无人机试验试飞基地、气象服务中心、无人机适航审定中心、无人机展销中心、无人机考试中心等项目建设。
三是打造“低空+”标杆应用场景。我们将围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开发电力巡检、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国土测绘、生态治理、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一批公共服务示范场景;搭建水上电动飞机低空旅游场景,推动以场景促应用,以应用激活产业发展活力的良性循环。
四是推进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我们将重点推进新能源飞机研发生产、航材零部件配套全产业链,大载重无人机全产业链以及飞行培训、机务维修等配套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与全国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沟通合作,推动无人机领域科研成果在法库通航基地实现转化。
五是打造产业特色品牌。我们将充分发挥“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品牌效应,打造低空领域智库交流、新产品展示、新场景发布平台,举办区域性会展会议和供需对接活动。组建会展服务公司,推动实施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巩固大会品牌影响力,助力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是沈阳市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请问下步研究院在全市发展低空经济产业过程中,重点发挥哪些作用?
答: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程凯文:沈阳发展低空经济恰逢其时,既有科技进步的驱动,也有航空产业的扎实基础,更有市政府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促进。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和市科技局及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下,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资源,适时建立“创新研究中心+产业投资平台”的创新模式,即在设立创新研究中心同时搭建低空经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投资平台,并联合国投海峡基金打造总规模2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打通了科技成果与产业成果互相转化赋能的产业发展新路径,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沈阳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设立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沈阳低空经济创新研究有限公司(产业投资平台),与沈阳市发改委、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1+1+4”的组合创新路径,联合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和科技发展。下一步围绕全市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工作部署,依托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实现:
(一)建设创新型低空空域交通科学管理体系。
(二)开展区域低空经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
(三)提升研究成果应用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四)开展低空经济研讨论坛等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