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首页
新闻聚焦
热点资讯
行业技术
军工天地
最新活动
国防科技
科普园地
展会预告
AUVSC联盟
联盟简介
发展历程
组织体系
宗旨任务
申请会员
联盟活动
联系我们
新品推荐
精彩视频
直播回看
近期活动
航拍大赛
品牌活动
尖兵之翼
海峡两岸航拍大赛
领先接触
仿真的力量
海鹰论坛
世界无人系统大会
企业风采
政策法规
UAVSHOP
产品
整机
载荷
配套
租赁
需求
服务支持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品牌活动
首页 >
品牌活动 > 品牌会议 > 仿真的力量 >
详情
黄河宁 天下平 国家如此重拳护卫“母亲河”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高博特
|
发布时间:
2021-05-10
|
12459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到一个地方,都对各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需求,推进黄河流域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注入司法保护最强音。
黄河兰州段河道(2020年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迈出新步伐,实现连续21年不断流。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既要厉行禁渔,又要放水养鱼。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完成治黄工程建设投资107亿元;“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黑河将结束无骨干工程调度的历史;“智慧黄河”建设初见成效;黄河水沙调控模式更加成熟。
这是乌梁素海湿地(2019年9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黄河已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迈出新步伐——
全河累计供水1700亿立方米,实现黄河连续21年不断流;5条支流纳入调度管理;累计向河口三角洲补水9.49亿立方米,向乌梁素海补水18亿立方米,引黄入冀供水43亿立方米;东居延海连续16年不干涸。
日出时分的居延海风光(2019年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使东居延海连续16年不干涸。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初显——
批复水权转让项目64个;流域内35%以上的县域建成节水型社会;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更上一层楼:幸福黄河谋新局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保护,源头是重中之重。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启动,黄河源头废弃矿山经过恢复治理,草原重新恢复生机,水源涵养功能得到修复,水源涵养量持续增长,花草茂盛,水源充足干净,溪流汇聚东流去。
在居延海湿地拍摄的候鸟(4月13日摄)。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使东居延海连续16年不干涸。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黄河保护,东流看大海。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物多样性。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地辽天阔,飞鸟停驻,苇荡曳曳,水波粼粼。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扎陵湖乡生态保护站勒那村生态管护队第七组的队员在鄂陵湖畔捡拾垃圾(2018年1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人民治黄70多年,解决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没有”问题,实现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更加多样,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解决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这是一场新长征——水资源短缺依旧是流域最大矛盾,生态脆弱依旧是流域最突出问题,洪水依旧是流域最大威胁,黄河依旧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幸福河建设仍需跋山涉水。
天鹅在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的一处湿地上空飞翔(2020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这是一次新开局——在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方向,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幸福河建设夯实基础、保驾护航,打造大江大河治理的标杆。
河南省三门峡市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一景(2020年9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这是一场总动员——重大国家战略蓝图已经展开,治黄新考卷摆在面前。黄河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二者应当一体同步推进。
<
1
2
3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利好 无人机纳入中央......
下一篇:
不惧怕任何国家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