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再现无人机消耗战,中央党校刊物发文:预测军用无人机研发的七个趋势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学习时报》
|
发布时间: 173天前
|
1460 次浏览
|
分享到:
俄乌再现无人机消耗战,中央党校刊物发文:预测军用无人机研发的七个趋势…
机动高速化。无人机因不受人的生理和自身机体的限制,从理论上来讲能够承受更大过载,也就是说,其较有人机具有更高的机动性。从现在已经列装的无人机性能来看,虽然基本是亚声速飞行,但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无人机高速化机动、敏捷化格斗的基础条件已然具备。加之通信、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技术难题正在逐步攻克当中,不久之后,无人机机动高速化将成为可能,这在一些作战概念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忠诚僚机”就是F-22飞行员通过控制多架与其速度相当的无人机进行作战,实现空战效能跃升。将来,高速度、高机动性将为无人机提供更多遂行任务的可能性。
结构灵巧化。因无人机不需要考虑人员乘坐,不仅节约了空间,还节省了材料,使得同体积的无人机比有人机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尺寸更小。通过近几场局部冲突可以发现,适合班、组的小微型无人机,成本低廉、携带方便,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不易发现,可在战场上担负战术侦察、目标监视、通信中继、前出侦测等多样化任务。尤其是在城市作战中能够进出建筑物内部进行侦察,有效弥补雷达、卫星侦察死角,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为此,随着消声材料、通信组网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会更加轻盈灵巧,能够在战场上自由穿梭,让人防不胜防。
机体隐形化。如何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成为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各国无人机发展脉络来看,隐形化已成为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捕食者”无人机除了主梁外,机身全部使用石墨合成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并通过对发动机及卫星天线进行特殊设计,使得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小,具有很强隐身性能。未来,无人机机体隐形化不仅可以在材料上下功夫,还可通过在其表面涂上能够吸收红外的特殊制剂,运用新工艺将其副翼、襟翼制成综合面、减少表面缝隙,运用可变色充电表面涂层等新技术,减少无人机红外及雷达反射特征,以实现“神出鬼没”、隐匿踪迹。
攻防集群化。“弹簧刀”“柳叶刀”“天竺葵”等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的集群化使用在现代战场已屡见不鲜,攻防集群化将成为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现代作战更加强调体系功能发挥,单架无人机受质量、尺寸、大小的影响,持续作战能力不强,且受到机载传感器以及通信设备限制,实现任务区域的全维度、大范围覆盖尚有难度。这就需要多架无人机密切协同,通过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优势、通信技术的组网优势、网络云端的算力优势,实现组织机制与行为调控的有机融合,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有效弥补单打独斗的劣势,提高作战效率。
任务智定化。随着无人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作战载荷多样性、作战任务自主性不断增强,使其与信息化、智能化作战体系实现了良好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