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地加快布局,地区特色模式逐渐形成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积极部署推广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湖南省强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优势,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常务副省长揭牌,注册资本20亿元的湖南省低空经济集团今日正式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湖南省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同步揭牌)深圳市组建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实施方案》,同步启动低空领域的立法工作,一体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上海市拓展eVTOL研发优势抢占低空经济高地,2022年9月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
二、我国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四大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市场体系发展滞后、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1、硬件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通用机场数量不断增加,地面服务保障设施持续完善,但仍存在通航机场数量较少、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截至2023年底,不考虑私人机场的情况下,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仅有449个,仅为美国公共通航机场数量的11%左右;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分布不均、未能成网连片,特别是重点区域覆盖率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2、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城市空管信息系统、空域管理辅助系统、飞行服务站系统、城市立体交通网等分散在航空、通信等不同领域中,整合难度较大。同时,我国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低空感知探测和通信,现有的感知探测基础设施和低空通信效果差、速度慢、规模小、管理低效,影响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
1、低空经济技术成熟度不高
我国低空产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设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以国产航空器为例,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主要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由于航空应用的特性,eVTOL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要求更高。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新能源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单位重量提供的能量)为200Wh/kg,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eVTOL至少需要达到400Wh/kg;而目前成熟的eVTOL电池能量密度仅有285Wh/kg,远低于航空燃油的比能量,仅能勉强满足小型全电飞行器短程飞行需要。
2、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相对较多
目前,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存在显著的技术短板,整机和发动机主要依赖进口,低空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能力不足,部分核心系统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城市低空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例如,无人机制造所需的主控芯片、智能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等关键核心元器件尚不能完全自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