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行业级无人机将在2022年继续迎来突破式发展
来源: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2-02-14 | 52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报告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重点从国产大飞机项目及相关供应链,支线飞机与通航飞机、行业级无人机制造与应用......

近日,罗兰贝格延续往年传统发布《罗兰贝格“预见2022”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囊括了罗兰贝格专业团队在汽车、能源、工业产业与服务、交通运输与物流、航空航天制造、智慧出行、数字化、文化娱乐与体育、旅游、新一代制造业、医药与健康服务等领域的前沿洞见,其中对支线飞机、民用直升机、行业级无人机、AAM/UAM空中出行、商业航天都有重点分析,并判断AAM / UAM空中出行领域将呈现比2021年更为火爆的迅猛发展,源自中国市场的企业将在融资和新产品发布上更为活跃,可能也会再创单笔融资额的新高。此外,报告还指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将助力“空- 地-下”三位一体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地面道路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形成互补和联动。此外,报告还指出,2022年我们将非常有望见证C919的首架商业交付,以及CR929整机研发和部件制造的更多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国民航局2022年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出席的19位专家中就有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

 据介绍,今年已是罗兰贝格发布“预见”系列年度特别行业趋势报告第三年,希望在2022年,继续通过专业的策略分析与内容分享,能够为不同领域的资深从业工作者提供前瞻性思考与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今年报告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重点从国产大飞机项目及相关供应链,支线飞机与通航飞机、行业级无人机制造与应用,火箭制造、发射与卫星制造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支线飞机与通航飞机、行业级无人机制造与应用方面具体如下:

中国支线飞机仍需在疫情的现实影响下继续探索理想的匹配场景

疫情发生之前,以ARJ21 为代表的国产支线飞机陆续通过获得多家航司订单,在不同的航线场景下 展开运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运营数据和实战经验,为飞机本身的进一步完善和销售与服务改进都收 获了很多有益反馈。疫情的发生,在过去两年内,分波段地对国内经济以及航线的畅通性都造成了显 著影响,对仍然在探索与突破过程中的中国支线航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022 年,整个防疫格局仍面 对很多不确定性,支线航空运营的稳定和强劲发展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对支线飞机的进一步的需求也 会连带受影响。难言2022 会出现显著转机,我们判断中国的支线飞机产品仍需在客观的挑战前通过 与航司和地方政府的多方联动,继续探索理想的匹配场景。

民用直升机的销售势头可能出现分场景的差异分化

一些相对刚性的使用场景如海上油气平台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医疗急救运输等,由于直升机在有效 载荷、内部空间、整体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仍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原有设备自然的更新以及业务 发展带来的增量需求的综合作用下,仍将保持稳健的销售增长。但是一些应用领域如巡线、执法监 督检查等,则有可在工业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减少对直升机平台的依赖,依靠更为经济的工 业无人机平台搭载各种专业作业平台实现相同甚至更优的专业效果。在这些领域,则可能在2022 年 开始见到更为明显的技术蚕食效应。直升机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航空产品,将开始在特定领域逐步 遭遇实质性挑战。

行业级无人机将在2022年继续迎来突破式发展

在农业无人机领域,明星公司极飞科技与大疆创新的产品创新和落地推广将继续快速推进,并在一定的彼此竞争下整体加速行业的发展。并且极飞科技有望很快完成在上交所科创板的上市,资本与产业场景的结合,将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而大疆创新在摄影摄像(包含低空遥感)等领域完成从消费级产品向工业级产品的过渡,以及向农用场景的专业化挺进之后,有可能在2022 年 开始进一步寻找新的产业级赛道,依托其强大的无人机平台技术和各种专业应用平台技术的对接,继续丰富其产业级解决方案方阵。在类似这样的龙头公司的多维度的带动下,更多的面向特定行业应用领域的无人机产品很有可能在2022 年更多地涌现。

AAM/UAM空中出行领域将呈现比2021年更为火爆的迅猛发展

罗兰贝格航空航天组在2021 年初讨论了当时已经呈现明显升温势头的AAM/UAM(Advanced/Urban Air Mobility),但2021 年全球和中国的实际发展态势仍然大大超越我们的预期,更多的eVTOL 企 业上市,更多的融资,更多的国际业务拓展以及更多的全新入局者(包括国企背景和民企背景)。在 2022 年,我们判断该领域会继续升温,甚至呈现更为陡峭的发展曲线。源自中国市场的企业将在融资和新产品发布上更为活跃,可能也会再创单笔融资额的新高。同时包括客运和货运的示范运营将 更为密集地进行。中国民航局对货运领域内的适航认证大概率会持续推进(2020 年底已经率先颁出两张),甚至有可能在客运eVTOL 的适航认证上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中国作为幅员广阔、场景众多 的巨大市场,将有望支撑中国的UAM 生态在全球获得引领地位。

报告在智慧出行领域指出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将助力“空- 地-下”三位一体新 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地面道路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形成互补和联动,此外,致力于解决中国居民城市末端配送需求的“载物”场景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