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军的老牌巡航导弹,“战斧”导弹在战场上备受器重,至今仍是美军的主战武器之一。在“战斧”导弹带动下,各国纷纷掀起研制巡航导弹的热潮——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开始研制3M-10导弹。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3M-10导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口径”导弹。经过多年发展,“口径”导弹衍生出一个型号多样的庞大家族,可用于打击摧毁多种目标。其隐蔽性、杀伤力、射程等性能基本与“战斧”导弹相当,实战表现甚至更强。2015年,俄海军使用“口径”导弹精准命中叙利亚境内目标,完成战场“首秀”。
20世纪90年代末,英、法、意三国开始合作研制导弹“风暴之影”。这种导弹灵活机动、隐身性能好,堪称欧洲战机的重要搭档,在实战中的打击精度和火力强度并不亚于“战斧”导弹。2003年,英国空军在一场空袭行动中首次发射“风暴之影”导弹,成功摧毁伊拉克巴格达的地下指挥所。
德国和瑞典则联合设计出“金牛座”导弹,专门用于打击坚固目标或地下目标;印度凭借“无畏”导弹,拉开了自主研制巡航导弹的序幕;以色列的“破浪者”“破冰者”导弹家族以人工智能为支撑,通过深度学习自主识别目标……在研制巡航导弹这条赛道上,世界各国不甘落后竞相发力,各种武器型号层出不穷。
向更远的未来突围
既能精确制导,又可隐身打击,如今,巡航导弹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空中利剑。为了谋求未来战场的制胜优势,各军事大国都在着力研发更高性能、更具威力的巡航导弹。
第一,是体系支撑、协同作战——
一方面,作为现代化武器,巡航导弹在实战中涉及目标探测系统、任务规划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发射系统、技术保障系统等不同部分,只有整个作战体系有效配合、协调运转,才能保证巡航导弹发挥最强效能。如果不具备成熟的指挥通信体系,也没有庞大的卫星资源,仅仅列装武器,并不能完整发挥巡航导弹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作战趋势下,弹群协同作战的战斗模式日益凸显。2017年,美国启动“灰狼”导弹技术验证项目,正是谋求通过强化导弹的网络化协同作战能力,为执行多弹协同攻击作战任务提供可能。
第二,是加大射程、纵深打击——
增加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在敌方防空火力外实施纵深打击,保证发射平台安全,减少己方人员伤亡。
让巡航导弹提升打击距离,这个想法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就开始研制远射程战略巡航导弹。美国的“鲨蛇”导弹曾在飞行试验中跨越8000公里的射程,苏联的“风暴”导弹也在一次试验中飞行了6500公里。然而,这些导弹发射成功率极低,而且飞行速度慢、时间长,很容易被发现和拦截,制导精度更不理想。
世界各国对于远射程巡航导弹的追求没有就此止步。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开始以X-55导弹为基础,研制X-101导弹,最大射程超过5000公里。2015年,X-101导弹在叙利亚战场首次亮相,实战表现可圈可点。与此同时,俄罗斯研发“口径”导弹时也将远距离打击作为重点之一。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正在研制的“口径-M”巡航导弹,设计射程将达到4500公里。
第三,是高速突防、唯快不破——
目前,许多发展成熟的巡航导弹仍是亚音速飞行,一旦被敌方捕捉,很容易被击落。因此,想要提升突防能力,增速是有效措施。例如俄印两国共同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可达2.5至2.8马赫;法国的ASMP-A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最高可达3马赫,能够与法国“阵风”战斗机搭配作战。
在此基础上,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进一步受到世界各国追捧:其飞行速度在5马赫以上,能在短时间穿透防御网抵达目标所在地,极有可能改变未来战场的作战模式和防御体系。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研制门槛高、难度大,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不过,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巡航导弹或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和跨越式发展,在未来战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军工天地,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